疫情来袭,电影院临时关闭。没地方看电影了,有点愁挺。
看电影是大事,耽误不得。当然,这是闲人的想法。别人并不这么想,否则,电影院里,不应该只有那么一丁点儿观众。
少聚集,戴口罩,做核酸,多通风,勤洗手,不信谣,不传谣——这是疫情期间的常态,除此之外,非要做个选项的话,还得是看电影。影院去不了,退而求其次,改在网上看。反复翻阅电影页面,发现值得一看的电影真不多。
迷惘间,想起前不久看过的一档网综——《开拍吧》。这个节目观看门槛有点高,所以门庭冷落。里面有个奇葩导演,叫郝杰。他曾经拍过两个特别牛的电影,一个叫《光棍儿》,一个叫《美姐》。两部电影分别获得第6届和第7届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导演奖。
这么豪横的电影,居然没看过。几年前,《美姐》倒是上过院线,不过票房惨不忍睹。
怀着期待,把《美姐》看了。观感就是两个字:震撼。故事起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,主要情节设置在九十年代,表现的是一个二人台演员的爱情经历。
这里需要脑补一点知识,二人台是一种传统地方戏曲,流行于山西、陕西、河北北部,以及内蒙古中西部,俗称双玩意儿、二人班。
东北也有这种两个人表演的戏曲形式,叫二人转,前些年大火过一阵子。早年有一句俗语,叫宁舍一顿饭,不舍二人转。说明这玩意受欢迎的程度。不过,那说得是别人,我是宁舍二人转,不舍一顿饭。
言归正传。电影的主人公,是个6岁的孩子,叫铁蛋。这家伙自小喜欢跟他爹合作唱二人台的女演员美姐。不想运动一来,二人台不让唱了,美姐一家只好去口外谋生。十几年以后,也就是到了九十年代,美姐一家搬回了村里。
美姐老了,但她的三个女儿都长大了,看着如花似玉的三个大姑娘,已经长大成人的铁蛋不淡定了。铁蛋跟美姐的大女儿谈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,到头来却被棒打鸳鸯。美姐一家嫌弃铁蛋家里穷,把大女儿嫁到了内蒙。
见受挫的铁蛋闹腾得天翻地覆,美姐心一软,把哑巴二女儿嫁给了铁蛋。村里来了二人台剧团唱戏,心情郁闷的铁蛋拎着酒瓶子,跳上台吼了一曲。由于从小耳闻目染,铁蛋唱功了得。团长见铁蛋是可塑之才,就把他带走了。
铁蛋不但唱出了名,还当上了副团长。美姐的三女儿考到了剧团,她对当副团长的姐夫很有好感,铁蛋没有接招,他的心思一直在她大姐身上。后来,当铁蛋发现小姨子跟团长关系暧昧时,一气之下踹碎了团长办公室的门,然后毅然离开剧团,回到农村。
郝杰是张家口人,电影的拍摄地,选择在张北的山区,就是与山西、内蒙交界的地方。那里遍布黄土沟、荒漠地,穷乡僻壤,封闭落后。电影没有离奇的故事,没有复杂的情节,除了美姐的饰演者,其他都是非职业演员,就是郝杰老家村里的农民。
一切都是粗糙的,环境、故事、表演、制作,这些都与精致无关,与技术无关,甚至感觉与“艺术”也无关。可就是有冲击力,震撼力。
《美姐》的优点和缺点,都来自于它的真实,过度的真实,深刻的真实,淋漓尽致的真实,入木三分的真实。影片表现的,是人性,是人的情欲,那种近乎原始的,本真的,却也是生机勃勃的,热气腾腾的欲望。
《美姐》具有鲜明的郝杰特色,质朴,粗糙,野性,穷困的生存环境里张扬着欲望的旗帜,鲜活的生命里弥漫着与黄土混合在一起的腥臊味。